为什么找工作的人很多,HR却还招不到人?
开工来,我的HR朋友小璐和我抱怨说,招不到人,从金九银十开始就进行招人计划,结果顺利入职的微乎其微。
与此同时,我周围的其他朋友也和我吐槽说想换工作,但投了好多岗位都没有回应,无奈只能在原公司继续苟着。
都说这是HR圈奇怪的现象,找工作的人很多,可是HR就是招不到人。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:
1.“难在人岗匹配”
我认为HR所谓的招人难,难点不在于找不到人,而是难在人岗匹配上。
不知你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:一个在原岗位工作表现平平无奇的员工,经过公司调岗后,整个人容光焕发、高光不断,与之前判若两人。这很可能是因为原来的人岗匹配机制出了问题。
有些岗位看似什么人都做得来,但实则不然。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导致试用期离职率较高,从而增加人力成本。
因此,在HR实际工作中,不能为了完成KPI数据去招聘,而是应该将招聘重心放在人岗匹配上。
2.“难在双向选择”
许多人说找工作就像谈恋爱,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,而喜欢你的人你又看不上。
确实如此,符合公司要求的候选人看不上公司,想来的求职者又不符合公司要求。
究其原因,主要是候选人与企业文化理念的冲突。像是HR在面试过程中,会根据公司的要求对候选人做出各种判断,为他们贴上标签。比如:A候选人抗压能力不行,B候选人不能加班等。
但其实对于候选人来说,公司在评价自己的同时,自己也在评价公司,比如:这家公司工作氛围太严肃、环境太简陋等。
所以说招人难,难在面试是双方平等的条件下,互相选择的结果。
3.“难在自身素质”
企业招人难,难在无法树立专业HR形象。HR、面试官应该是持有专业的素养,拥有识别人才的能力。如做全新牛人猎聘应做到精准画像、定向mapping、立体评估、深度面试、专业水平评价、深度被调等,从而使整个面试流程更加完善。
求职者找工作难,也与自身能力素质有关。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,工作经历不足,不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等,于是千篇一律的海投,最终石沉大海。
那可以怎么做?
从HR角度看:与用人部门构建胜任力模型和员工画像。
胜任力模型一般有三个维度,底层价值观、驱动力、综合素质。
求职者从事一个岗位能不能做得好,与底层价值观有密切关联。与此同时,考察候选人做事是否为自己设限,是否认为工作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成长机遇,是否有自我驱动力。
如果说态度决定候选人能否获得入场券,那么能力则决定能走多远。HR应结合岗位需求判断候选人是否具备岗位的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。
具体还可以采用员工画像的方式,比如学历、年龄段要求、过往工作经历、技能要求等,从而实施精准面试。
从候选人角度看:适当放低期望,调整好心态。
都说近两年找工作越来越卷了。据调查显示,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1000万人,简历增长了223%,而职位量同比增幅却只有21.2%。这意味着许多刚毕业的同学,毕业即失业。
在这种情况下,打工人往往不会轻易裸辞。但如果真的想换份工作,却又长期找不到,不妨适当降低期望,比如原来的预期是1.5w+,适当降低到1.2w;又或者互联网大厂名额有限,不妨先去独角兽公司磨练等。
同时,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正视现状,敢于竞争,不畏恐惧,寻找机会。尽可能多与朋友、家人交流,增强信心。
另外,找工作期间也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。停止海投,仔细打磨简历,学会包装自己,相信终有工作属于你。